引言
China
年12月31日,邀请了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副教授、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副院长——胡英盛老师,为我们说“瓷”。瓷器本来是一个生活实用的器具,最终成为一个艺术品;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又提高和丰富了生活。胡老师在这瓷器方面特别有研究,关于“瓷”的话题,我们就请他来分享。
主题分享China
胡英盛
—
我的兴趣比较广泛,如玉器、葫芦、杂项、核桃等。今天之所以选择瓷器来讲,一是因中国的称呼源自“瓷”,二是“瓷”蕴含中国古代高端文化技术,即是说“瓷器”印证了文化发展的缩影和脉络。
在从品瓷、说瓷、制瓷、分瓷、鉴瓷、修瓷、营瓷、他瓷,这八个方面分享之前,先为大家介绍一下在瓷器研究领域,比较有贡献的三个人:
孙瀛洲
民国琉璃场和瓷领域传奇人物,筹建了故宫博物院并捐赠了大部分的个人收藏,转变为一个学者,一个瓷理论研究的大家。
耿宝昌
是孙瀛洲先生的弟子,故宫研究院瓷器研究专家,所鉴定的瓷器争议性最少,并填补了瓷研究领域的不少空白。有关他的传奇很多,最典型是当年听孙瀛洲先生讲瓷时,入迷到用火折子把手指烤焦了,另外,他在瓷器店库房一待就是三年,奠定了他对瓷器的认知。
马未都
通过自己独自钻研,及拜访各位大家,形成了对瓷器独特认知。
这三位先生,代表了中国瓷研究不同领域和不同方向的成长道路。
01
品瓷
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
01
从生活中走来,再到生活中去
瓷与生活非常密切,瓷文化是一种生活寄托,如摔碎瓷器是“碎碎(岁岁)平安”,每年过年添新碗新盘,寓意“添丁进口”。实际上,瓷是古人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向往,逐渐上升到艺术,随着技术提升又反过来进一步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02
从少到多
从黑到白
从粗到细
从简到繁
早期,贵族才可使用瓷器,而后逐渐普及。随着技术提升,材质从黑胎向白胎过渡,这实际上是中西方认定瓷器的一个界限,即西方人认为白质的、透光的才是真正的瓷,而灰胎的、不透光的不能称之为瓷。因而,我们瓷历史只追溯了年,陶可以追溯2、3万年。
不仅质量上从粗到细,工艺上也是从简到繁的一个发展过程。到了清代集大成者的大瓷母出现,几乎集中了所有的工艺。
03
古代技术的标志,文化交融的结晶
瓷器是欧洲贵族们的宠儿,是中国文化的象征。欧洲贵族对瓷器追求最疯狂要数多年前,波兰王奥古斯都二世用名全副武装的萨克森龙骑兵,换取了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收藏的件康熙青花瓷。后来,这些龙骑兵被称为“瓷器兵团”。
中国瓷器发展也是在东西文化交融中不断提升的,并汇聚了各类技术和新材料。如元青花的颜料为苏麻离青(或译作苏勃尼青),来自西亚地区。
04
陶与瓷的区分
中国文化里陶与瓷是不分的,在我们的本源认知中是相近的,总是一起提及“陶瓷”。现在对陶瓷的区分是在中国传统观念上,大体上从材料、加工和表现三个方面来看。具体可以从原料、烧成温度、气孔率、吸水性、风格和用途来区别。
一些广为流传的俗语,往往缺乏精准的史实或语言表达。比如:司马光砸缸,其实司马光的年代没有缸,只有瓮,瓮就是陶并不是瓷。北宋时还没掌握烧制大瓷的技术,直到元末明初时才可以。
02
说瓷
初创期
发展期
成熟期
鼎盛期
衰落期
—
01
初创期
—
初创期
商周期的原始青瓷
原始青瓷器:草木灰融入釉,附着烧制,温度°以上。最早发现地为德化。
商代是原始青瓷器的初创时期,器类和造型多与同时期的印纹硬陶和陶器相一致,也有少数原始青瓷器是模仿同时期的青铜器造型,计有尊、罍、钵、罐、高柄豆、盆、壶等。
西周、春秋是原始青瓷大发展时期,器物种类除仍烧制商代常见的尊、罍等外,增加了带盖罐、碗、盘、盂、盉等饮食用具。
初创期
秦汉时期瓷的出现
战国至西汉是原始青瓷的鼎盛时期,也是原始青瓷向成熟瓷器过渡的时期。瓷器类型多样,如少数民族器型、童真性的瓷器。最典型的是绿釉含铅。
初创期
魏晋南北朝的青瓷
这个时期有青瓷、黑瓷等,但青瓷是唱主角,主要产地在浙江一带。
各类动物瓷器流行也是这个时期的特征,各类装饰器皿受到欢迎。
“南方青瓷”与“北方青瓷”有着明显的区别。
02
发展期
—
发展期
隋代瓷的普及和提高
在中国陶瓷史上,隋朝是一个新时代的开端。
“釉下彩瓷”与“花瓷”、“三彩陶器”等有特色的制瓷工艺也相继出现。
随着大运河的开通,南北青瓷得以融合与发展,形成了隋代青瓷的一大特征。
行白瓷。釉里铁元素被提取地非常干净,没有黑点。元代称之为甜白瓷。
发展期
唐代制瓷的辉煌成就
唐代的瓷器,华丽中透着典雅,典雅中又不忘增添几分光华与锋芒。所以,典雅与华美,在唐时期的瓷器艺术上,才完全做到了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类型有青瓷、白瓷、秘色瓷、*釉瓷、唐三彩。
03
成熟期
—
成熟期
宋代制瓷的历史高峰
宋是制瓷工艺发展史上繁荣昌盛时期。已发现的古陶瓷遗址分布于全国个县,其中宋代窑址就有个县。形成了6个瓷窑系:北方地区的定窑系、耀州窑系、钧窑系和磁州窑系;南方地区的龙泉青瓷系和景德镇的青白瓷系。
宋代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其中,在册的汝窑瓷器全世界有64.5件,以天青色最佳。定窑是宋代皇帝日用瓷,器物底部有“天”字款、“官”字款,白色刻花为佳,又分地方性的土定和皇帝用瓷窑的粉定两种。另外,哥窑以大器开小片、小器开大片为上品,钧窑推崇带红色的。
宋代制瓷突破了“南青北白”的局面;品类繁多,器型多样。最受欢迎的有“梅瓶”、“玉壶春”等。釉色优美,以典雅含蓄,高贵朴实,有类玉的效果,以单色瓷为主(除钧窑)。装饰方法有印花、画花、刻花、剔花、贴花、镂花等,图案以花鸟虫鱼等为主,造型,色彩,纹样追求完整、意境、气韵。
成熟期
元代制瓷的审美转变
元代制瓷具有草原民族的独特风格。游牧民族喜欢蓝色,改变了中原地区人们对色彩的判断。推行了元青花。景德镇占据了中国瓷器的霸主地位。另外,从类型上来说,景德镇窑又分为以青白、白釉、蓝釉和红釉组成的单色釉彩和釉下彩绘瓷。
元代设立枢府专门管理烧造瓷器,枢府烧出的白瓷为甜白釉色,被后世称为“枢府瓷”。
元代的器型变大。早期汉族为分餐制,元代开始合餐,出现了大罐、大盘、大缸等。
最著名的是“*谷子下山”(上图右下),以2.3亿打破了当时世界瓷器拍卖纪录。代表了中原瓷文化、蒙元审美和来自波斯的苏麻离青颜料三种文化交融,更为可贵的是人物绘制清晰。另外,“青花釉里红”,是一种难度非常大的烧制工艺,因为釉里红的成色由氧化铜绘制煅烧而成,氧化铜在摄氏度以上即会蒸发,但钴蓝成色的温度却高达摄氏1度,要同时保持青花和釉里红成色,从颜料配制和自始至终的制作工序,都要求十分严格,若稍有偏差,就有整窑报废之可能。
04
鼎盛期
—
鼎盛期
明代瓷器的景德镇
中国瓷器的发展,由宋代的大江南北成百上千窑口百花争艳的态势,经由元代过渡之后,到明代几乎变成了由景德镇各瓷窑一统天下的局面。
明代青花瓷的烧制工艺达到了中国青花瓷发展的顶峰。
景德镇的瓷器以青花为主,其它各类产品如釉下彩、釉上彩、斗彩、单色釉等也都十分出色。
鼎盛期
清代瓷器的多样性
数千年的经验,加上景德镇的天然原料,督陶官的管理,清朝初年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瓷器的成就也非常卓越。其中,雍正帝时期瓷器体量最小、最为精美,这个时期的粉彩、斗彩、青花和高低温颜色釉,朴素清逸。
乾隆时期瓷器类型最多,釉色和技艺的集大成者——大瓷母出现在这一时期,按照先高温再低温层层烧制。05
衰落期
—
到了清末,中国瓷器由原来的引领世界潮流,有所式微,表现出一定的衰落。清末时大量文人参与制瓷,出现了“珠山八友”,文人绘画技术应用在彩瓷装饰上。醴陵瓷属于釉下彩瓷,与参与洋务运动的张之洞有关。
另外,新中国成立后,出现了人民大会堂专用瓷、国礼用瓷,即毛瓷。下面的是华青瓷千峰翠色,是我们学院为年上合峰会设计的。
△醴陵瓷△毛瓷
△华青瓷千峰翠色
03
制瓷
流程
—
制瓷的工艺流程非常复杂,大类可分为加工、造型、制模、成型、素烧、上釉、釉烧和检选八个部分、72道工序。
《天工开物》有写道,制瓷“共计一坯之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其中微细节目,尚不能尽也。”特别是到了明清时期,皇家官窑筛选非常严格,不符合要求的瓷器直接砸碎。这也为明清官窑的研究提供了基础,因为景德镇和故宫有大量的碎片和资料。而其他时期和类型的瓷器,因没有碎片无法做实验。
04
分瓷
初创期
发展期
瓷釉颜色
器型
—
01
瓷器分类
瓷器的分类方法和标准多样,可根据年代、成熟度、影响度、工艺、窑口、级别和品种等来划分。
按窑口分,影响力最大的主要有磁州窑、景德镇窑、越窑,其它名窑有哥窑、汝窑、邢窑、定窑、龙泉窑、官窑、柴窑(只有传说无实物)、耀州窑、建窑、吉州窑、长沙窑、邛窑、德化窑等。
按品种分,较为复杂,可分为青花、粉彩、珐琅彩、浅绛彩、斗彩、五彩、釉下彩、单色釉,还有瓷母(同一瓷器中包含前边许多种类)。
需知道瓷器烧制工艺的做法,才能理解分类名称背后的含义。如青花,因含氧化钴钴料烧成后呈蓝;斗彩,是用青花勾轮廓,然后往里头添色;浅降彩中的“浅绛”源自中国水墨画的观念,指水墨渲染墨彩的出现。
另外,窑址的分布要了解,才能明白窑口分类的标准,而且各窑口比较相似会相互模仿,需要仔细甄别。影响最大的是磁州窑、景德镇窑和越窑。
02
应用领域
根据应用领域,可分为实用瓷、文具瓷、陈设瓷、供瓷、娱乐瓷,以及冥器等。可以看出涉及领域广泛。每类产品又有多种型号和式样,如碗,有莲瓣碗、盖碗;瓶,有束口瓶、鱼耳瓶、凤耳瓶等等。
03
瓷釉颜色
按色划分,瓷器总体分两大类:单色釉瓷和彩绘瓷。单色釉瓷又可分为素瓷(包括青瓷,亦称绿瓷,含氧化铁,最早出现的瓷器;黑瓷,称天目瓷,增加了铁含量;白瓷,铁含量低表现为透明釉,为彩瓷发展奠定了基础;青白瓷,介于青和白之间)和色釉瓷——带有颜色的一道釉瓷器。
04
器型
按照器型分类就比较多了,有碗、杯、盘、壶、罐、盆、瓶、炉、盒、匝、枕、洗、尊等,每一个大类又有若干类。根据各个朝代的喜好、审美不同,各种器型有所差异。从器型变化中反映出演变规律。所以,有的器型看上去比较怪诞,就是过渡时期的器型,比如同一器型的上下部分反映不同的时代特征;而当两种完美融合,即看上去是一个型时,就是成熟期。它的变化一定是慢慢叠加推演而来的。
05
鉴瓷
眼学
化学
术语
方法
—
01
鉴瓷
—
鉴瓷有两种方法:
一是,眼学。鉴定工作者凭实践中获得的鉴别能力,吸取前辈经验,参考文献与图像来进行鉴定的传统方法。在古画鉴定中也可以用到眼学,所以说眼学就是凭经验和一些积累的常识,不断的达到更高的层次。
二是,化学。科技工作者运用分析、化验、测示、手持式显微镜等现代科技手段进行鉴定的方法。但如果瓷器有接底、补口的做法,化学鉴定只在底部钻孔做化学实验,那鉴定结果就有出入的,因此化学的方法在操作中有准确的情况存在。现在世界上瓷器鉴定认可度比较高的是大英博物馆的报告。
02
术语
—
在交流的时候有些术语需要掌握,通过术语可以判断是否内行。常用术语有口磕、冲口、毛口、磨口,毛边、重皮等等,非常多。比如,磨款,指的是故意磨去青花、红彩等款,冒充其它年代器物。主要是出现在清末,当时皇宫被洗劫,好的瓷器流落民间,为了躲避追查把款磨掉,销毁证据。剥釉,也叫鸡爪纹,由于釉面受酸、碱、盐的侵蚀,或器物入土受浸而使釉面脱落。就是器身被冲撞之后还没有完全的破碎,形成了不规则的或是不同方向的裂痕。
03
方法
—
鉴定的方法有五招。
首先看器型。陶瓷造型是一个重要依据,它有明显的时代性,直接反映出不同社会时期人们的审美观,可以看出大范围的时代性判断。
其次看胎质。不同年代的瓷器在胎质上有所不同。一般来说,从胎质、釉色可以看出其年代和窑口。陶瓷是火和泥的艺术,随着烧制技术的不断进步,胎骨的质量越往后期,质地越细腻,上釉的工艺方法也越多。这使得每个时期烧制的釉彩都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然后看纹路。就是我们所说的纹样,瓷器上的纹饰有着明显的民族性和时代性。中国古代陶瓷纹饰繁多,但按类别可分为人物、动物、植物和装饰四大类。纹饰是当时社会文化的反映。这就需要藏者对我国各个时代的历史文化背景有所了解。
再看款识。款识也叫年款,有“官窑”款、“民窑”款之分。这些款识,往往书写着某某皇帝的年号,表示某个朝代生产的器物,不同朝代使用的颜料不同,其成色也不一样。款识的识别可以鉴定出一个古瓷器的年代及价值的高低。
最后看底足的磨损痕迹。
06
修瓷
—
修瓷表现了古人惜物爱物的一种精神。技术上以锔瓷和金缮最具代表性。
锔瓷上有句老话:“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因为瓷的硬度,要求金刚钻做工具,才能钉上锔钉。山东临沂盛产金刚石,故而锔瓷技术又以山东地区为首。古时锔瓷之后比原来更结实。
锔瓷技术在宋代已趋完善,更有甚者,特意将瓷器弄裂,因碎瓷裂痕难以掌握,就在瓷器中放上豆子,用绳绑上浇水,待豆子发芽自然胀破瓷器,从而获得较为秩序性的碎片。
金缮是运用纯天然材质(漆)修补残缺器物的工艺。与漆器有关,缺的部分用漆进行粘接,后外覆金箔装饰。漆器匠人需要一月左右的时间脱敏,漆虽会导致过敏,但是无*,是有推广潜力的材料。
07
营瓷
—
瓷可以作为材料、构件、装饰、形式上的借鉴。
首先,瓷板、瓷砖在最高档次建筑中应用。“一方顶十圆”,大瓷板烧制非常困难,所以镶嵌大瓷板是等级或者地位的象征。
其次是堆瓷和嵌瓷。南方的外销瓷兴盛,有用碎瓷片来堆瓷和嵌瓷的实践。
第三类是匣钵和用窑渣夯筑成院墙。匣钵用于建筑多见于窑址地区。
最后是龙窑和馒头窑两种窑的形式。龙窑以大窑口为主,馒头窑以小窑口为主。山东淄博以小馒头窑为主,淄博窑在明代由耀州迁入,因为当地高岭土的条件,故而就地建窑烧制,通过高超的烧制技术,将耀州的黑釉带铁斑纹理发展成了雨点釉。明清时期的六必居、王致和烧制的小罐向全国推广,因为淄博的罐能使咸菜发酵得更好。龙窑多在南方大窑口。当代多利用馒头窑和龙窑造型做公共建筑、装饰艺术。
08
他瓷
—
中国、东亚与欧洲的瓷器有一定的共性,都是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对于美器美型的追求、也展现了对生活和未来的憧憬。二者差异在于审美趋向不同,中国人喜欢瓷器在于其玉石般天然石材的光泽,而西方追求的是玻璃、宝石般的剔透;西方审美的纹饰和题材偏具象,而中国偏抽象,这就表现了东西方审美差异。日本瓷器发展到“侘寂美学”这个方向的原因,也在于端庄、规整的器形始终无法超越中国,故而选择追求道家层面自然表现,但是中国的技术能够达到高水平却用高技术模仿不完美的状态,反而造成了四不像的结果。此外在造型上,西方存在雕塑倾向。
交流讨论
China
—
李浈:小胡用这么短的时间,给大家科普了这么丰富的内容,非常好。说明人得有点爱好,在这种爱好里极有可能“不小心”就成为专家。所以建议大家要有自己的爱好,生活也会多一些趣味。比如今天讲的瓷,其实我看到最后的瓷器修缮和古建筑有很多的相似性,如瓷器有地域性、有时代性、有民族性,古建筑也是这样。但是文化里边的东西一定是分级分类,建筑也需要鉴定,经常有人找我判定古建筑年代,其实我们能做到的就是你一看,就基本上知道是什么地方,什么时代的。
不知制瓷的材料,各地的差异大吗?
胡英盛:差异不大,成分都是高岭土研磨,制成胎再烧。区别在于洁净度、密度,就像有的木材硬,有的木材软。各釉质根据产地走。
李浈:现在好像工艺都比较精准?
胡英盛:对,精准。适合大批量生产。我们曾经去采访到出口价才一美元一个,定位太低了,出口后被当做一次性使用,反而把我们自己的资源浪费了。
李浈:那现在有没有什么替代的材料,或者是这种能够用化学方法合成这种瓷粉?
胡英盛:没有,比如现在有假瓷,看着也像个瓷器,但是仔细一看它和烧的不太一样。
—
杨达:为什么把现在时代分为一个衰落期?现在的仿制技术非常在线,都可以把之前很古老的东西仿制出来。衰落是指艺术性方面的衰落吗?
胡英盛:是产业的衰落,现在它不能引领大家的审美,在全球层面而言,中国现在不领先了。原来是引领时尚,反正现在是批量生产,追求利益,被其他国家带着跑了。
—
吕颖琦:那个落款儿能造假吗?怎么造假?
胡英盛:他从别的地接过来,但是要是造假就只能接底,还有模仿临摹,看是否有描摹痕迹,这还和书法领域有关系。
—
赵振宇:建筑上宋和唐是有显著区别,瓷器上有吗?
胡英盛:也存在这个现象,宋代追求素雅,唐代有点夸张,唐三彩是明艳肥美的,到了宋就纤细素雅。看龙纹时代演变,比如清代顺治开始,顺、康、雍、乾放在一起,从整体上,从丰富的样品中就可以清晰比较出龙形态的变化。
再次感谢胡英盛老师为我们古元学堂带来的这场关于中国“瓷”的文化盛宴!
谢谢!China
内容分享:胡英盛
录音整理:于晓焱、贝琰
图文编辑:王珍珍
审核:雷冬霞
时间:.01.13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