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一个多月痛苦的四处求医问药
来自湖北的老张(化名)
这几天终于露出来久违的笑容
老张说:我这些天经历了人生的至暗时刻,四处求医,四处碰壁,得到的都是让人绝望的消息。特别感谢赵元立教授领医院神经肿瘤MDT,是这些专家给了我父亲生的希望,也让我们全家走出了痛苦,看到了希望。究竟是发生了什么
让老张如此感慨万千?
事情还要从一个月前说起
↓↓↓
老张的父亲张爷爷今年70多岁了,是一位退休的老干部,老先生平时非常热爱运动,经常爬山、徒步、游泳,身体非常好,很少吃药打针。可是一个月前,张爷爷不知道为什么就经常出现头疼、恶心,后来还出现了侧的肢体无力。全家人赶医院,一检查,全家人都吓呆了,张爷爷脑子里居然长了一颗鸭蛋大小的肿瘤。
医院医生看了,说:老先生脑子的可能是胶质瘤,恶性度很高的,不手术恐怕维持不了多久,北京的医疗水平高,建议你们到北京去看看。老张一听吓坏了,赶紧叫救护车把张爷爷医院,门诊医生了解了病情,仔细的看了张爷爷的检查结果,说:根据目前情况基本可以诊断是脑胶质母细胞瘤,只能开颅手术治疗,手术后偏瘫的风险非常大,而且老先生年龄大了,很难挺过手术这一关。老张没办法了,只能赶紧给张爷爷办了住院,经过了紧张的手术前准备,万事俱备,就等着开颅手术了。
手术的前夜,找医生了解病情后,张爷爷自己把老张叫到了身边,老人的意愿非常坚定:如果手术结果非死即瘫,那我宁愿回家等死。患者的知情同意权是不容侵犯的,医生只能取消了手术。
此后老张一家人怀着低落的心情,医院,得到的都是同样的结果,全家陷入了绝望,偶然间老张在网上看医院MDT门诊开诊的消息,一家人怀着最后一丝希望找到了赵元立教授。
赵主任在门诊详细的询问了患者病情,仔细的把全部的检查一张一张看完,又对老先生进行了详细的查体。他说:结合目前检查结果和病情进展情况,不能肯定是胶质瘤。我们还需要MDT专家团队的进一步检查,讨论,才能给患者下初步诊断和决定治疗方案。
经过和放射科专家赵殿江主任的详细探讨,赵主任给出了可疑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诊断。这无疑给判了死刑的患者一个巨大转机,因为淋巴瘤的预后是远远好于胶质母细胞瘤的。于是老张一家连忙办了转院,送张爷爷住医院的神经外科病房。
很快,专家们就制定了手术方案:在术中磁共振和神经导航的引导下为患者做一个颅内病变微创穿刺活检术。这个手术就创伤小多了,不需要切开很长的切口,只需要在脑袋上钻一个小孔,在导航下,穿刺针就能像长了眼睛一样的避开血管和神经精准直达病灶,而且术中磁共振还可以即刻判断出病变穿刺是否到位。
赵元立主任、曾春主任助理、路长宇副主任医师、术中磁共振及多模态影像负责人徐宗胜大夫,运用世界先进的术中磁共振及神经导航做好手术计划,综合分析讨论穿刺最佳位置,做了活检计划并成功取出原定位置活检标本。
MDT专家团队的病理专家饶晓松、钟延丰教授及时的对术中冰冻结果做出了病理诊断,初步诊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穿刺手术后,神经外科再次启动了MDT模式,请来了淋巴瘤科、放疗科等专家进一步探讨制定了后续治疗方案。
有了专家们的正确策略指导,后面的治疗也是峰回路转,三天时间,张爷爷的头疼就明显缓解,偏瘫的肢体也逐渐恢复了力量。
这位为国家奉献了多年的老干部激动的潸然泪下,他说,医院的MDT团队,是你们给了我生的希望,要是真的开颅,我这一把老骨头医院了!这下好了,专家们给我制定的化疗计划,让我一天一个进步,头不疼、胳膊腿能动了,能吃能喝,心里别提多高兴了,我还能再好好活几年,陪陪我卧病在家的老伴儿。
老人避免了一场生死攸关的灾难,豁免了开颅,只做了微创活检,减少了许多痛苦,给一家人带来了幸福的希望,各个脸上充满了笑容。
现实的生活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而最大的问题,就是人的局限性,作为医生,术业有专攻,我们通过多学科模式,以MDT的思维来应对临床问题,最大化地整合了各学科的资源和优势,能够最大程度地使患者获得最好的治疗方案,能大大降低误诊机率,很大的提高治疗效果。
医院神经外科MDT成立以来,以赵元立专家团队高超的技术、MDT优势、先进的神经导航、术中磁共振、术中脑功能定位与监测等多种新技术的支撑下医院神经肿瘤的治疗水平达到了国际领先;解除了多例疑难杂症神经肿瘤患者,节约了救治成本,减少了患者和家属的痛苦。
我院神经外科领衔的神经肿瘤MDT团队在神经肿瘤领域获得了一项又一项的可喜成绩,在国内外会议上屡次发言、分享经验,也吸引了很多国内外同道前来学习、交流,都对我们的团队赞叹不已!
图为欧洲同道来参观学习
医院胶质瘤MDT团队
医院脑胶质瘤
MDT团队大事记
医院脑胶质瘤MDT团队
主要专家
周四下午:医院4A特需门诊。
预约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