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积水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孩子反应慢走不稳学步晚竟然是患上了脑积
TUhjnbcbe - 2024/7/6 21:50:00

一岁多的孩子,通常已经开始蹒跚学步了,到两岁以前,大多数已能自如地走和跑。

倘若发现孩子头围大,一直存在走路不稳、动作缓慢、容易摔跤,甚至不会跑、跳的情况,家长们就要注意了,这可不是人们常说的“反应慢”和“学步晚”,而是孩子有可能患上了“脑积水”。

走路不稳小障碍无法跨越

并非只是“反应慢”

去年,一位母亲无意中发现孩子有走路不稳、转身缓慢、容易摔跤的情况,由于孩子还只有1岁5个月大,当时她和丈夫并没有太在意,以为只是孩子小刚学走路,不太稳而已。可过去了三个月后,孩子不光走路不稳,甚至小障碍物都无法跨越,而且还出现了手抖,这下她才慌了。

很快,她带着孩子医院就诊,经检查,头颅MRI(磁共振成像)提示孩子存在重度脑积水。对此,她很是后悔:“孩子走路容易摔跤已经很久了,别人说我孩子反应慢了一点,我还以为只是学走路慢而已,以后慢慢会好的,想不到竟是脑积水!”

“正常的脑脊液是由两个对称的侧脑室、三脑室、四脑室内的脉络丛产生的,经过脑室间的循环通路,最终经过脑表面沟回的蛛网膜下腔流至头顶部上矢状窦旁的蛛网膜颗粒,被蛛网膜颗粒吸收进入静脉血液循环。”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房博介绍,人体每天都在不断产生、循环、吸收脑脊液,形成动态平衡。如果循环通路堵塞,就会造成梗阻性脑积水;如果蛛网膜颗粒吸收障碍,则会造成交通性脑积水。脑积水会导致脑室增宽,脑室内压力增高,脑皮层受压萎缩变薄,会严重影响智力、运动能力,甚至失明等,最为典型的表现是患者头围增大,头颅外形饱满,头皮静脉怒张,严重脑积水会形成双眼向下凝视的“落日征”症状。

房博介绍,脑内出血和颅内感染是造成儿童脑积水的最常见原因。此外,颅内肿瘤、蛛网膜囊肿也会造成脑脊液梗阻并引起梗阻性脑积水。新生儿颅脑B超常会发现“室管膜下囊肿”,这其实是脑室壁下方的小出血灶,多由围生期(即孕妈妈在孕28周到孩子出生后一周这段时期)缺氧引起。大多数室管膜下少量出血会在几个月内自行吸收,不会留下后遗症。但有部分室管膜下出血突破脑室壁进入脑室,污染了清亮的脑脊液,造成蛛网膜颗粒堵塞,引发交通性脑积水。同样,颅内感染、脑室管膜炎也会因为细菌及脓性分泌物污染脑脊液而形成交通性脑积水。在婴幼儿颅缝均未闭合的情况下,脑积水会造成头围增大、头皮静脉怒张、囟门张力增高、精神萎靡、平衡差、动作迟缓等一系列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危及生命。大龄儿童急性脑积水表现为呕吐、意识加深、平衡差等症状;慢性脑积水则表现为头围增大、发育落后、智力低下、动作不协调容易摔跤、双眼“落日征”等。

家长注意观察孩子定期体检

能及早发现“脑积水”

由于脑积水会造成颅内压升高、脑皮层受压萎缩,会严重影响到脑组织的正常发育造成不可逆的脑损伤,需要尽快手术降低颅内压。对儿童来说,创伤最小、最可靠的办法是脑室-腹腔分流手术。

房博介绍,脑室-腹腔分流术是在脑室里留置一根直径2.5mm的分流管,通过皮下埋置的可调压分流阀和分流管一直通至腹膜腔,将脑内不能正常吸收的脑脊液引流至腹膜腔吸收,从而降低脑内压力至正常水平,恢复脑组织的正常发育。“由于微创手术切口很小,分流管在皮下走行,根本看不到分流管的痕迹,也不会影响孩子正常活动和生活。”

通常,脑积水患儿在接受手术后,精神状态会明显好转,发育落后的情况会很快改善。由于孩子生长发育过程中颅内压会有变化,因此需要定期随诊,复查头颅CT或头颅核磁共振,以根据脑室宽度和孩子的发育情况来调整分流阀阈值。建议患儿在术后1个月、3个月、半年定期复查。

房博提醒,儿童生长发育旺盛,脑积水这种疾病只要早发现、早治疗,随着脑组织的发育,落后的功能会很快恢复,年龄越小的孩子脑组织修复潜力越大,恢复越好。而早发现,则需要家长们平时对孩子多一些细心观察,并定期带孩子到儿童保健科进行体检。“定期体检非常必要,尤其是在孩子处在婴幼儿时期,脑积水这类疾病早发现、早治疗,孩子能够恢复正常,健康成长。”华商报记者吴洁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

1
查看完整版本: 孩子反应慢走不稳学步晚竟然是患上了脑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