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积水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奔流人间大体老师最初的晨曦和最
TUhjnbcbe - 2024/7/3 21:11:00
北京哪个医院看白癜风最好 http://pf.39.net/bdfyy/xwdt/

年12月24日,农历十一月二十一日。

甘肃省红十字会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园,侯慧民抚摸着儿子牛玮栋的骨灰盒,轻声啜泣:“儿子,我为你骄傲,来世我们还要做母子。”

寒冬的园区内一片肃静,安葬仪式简单而庄重。

牛玮栋将和所有遗体捐献者一样,长眠于此。他们的名字,镌刻在纪念碑上,永远被缅怀纪念。

他们是平凡的人,在平凡的生命结束后,却留下了无尽的爱,无言地向后人诠释着生命的意义与爱的延续。

他们共同拥有一个特殊的名字:大体老师。

牛玮栋生前和母亲侯慧民在一起

年轻小伙成为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

年11月24日18点09分,兰州青年牛玮栋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8岁,这个与病魔抗争了数十年的小伙子,最终还是离开了深爱他的母亲。

从14岁被确诊为神经性纤维瘤、神经性纤维毛不动症、脑积水等严重疾病后,牛玮栋便开始了漫长了的求医之路,并以顽强的毅力与病魔进行斗争。

“孩子生病时太可怜了,多疼都忍着不吭声,总说不能让我太担心。”牛玮栋的母亲侯慧民不愿回忆儿子经受的各类疼痛,总爱想起儿子坚强、阳光、乐观的一面。“病痛的折磨太残酷了,每每想起,心如刀绞。还不如想想他生前说的话,做的决定,心里会好受一些。”

牛玮栋从小就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想在自己生命走到尽头的那一天,把能用的器官捐献给有需要的人,捐献遗体用于医学研究,不要让其他的人再像他那样痛苦。“我已经受了这个病折磨的罪,希望以后患有类似疾病的人能少受罪。”

年5月12日,牛玮栋在遗体器官捐献申请登记表上签字,成为一名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

当年11月24日晚,牛玮栋的病情突然恶化,虽然紧急送医抢救,但最终因病情严重未能挽回生命,侯慧民强忍悲痛,帮助儿子实现生前的捐献遗体和器官的愿望。当晚,在甘肃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全程见证下,他的遗体捐献给了兰州大学医学院用于医学研究,他的眼角膜将为眼疾患者送去光明。

“孩子的生命虽短暂,但很有爱。”失去儿子的悲痛让侯慧民几年来身心俱疲,每每想起儿子生命最后时刻的决定,又颇感欣慰和骄傲,“后来医生说儿子的眼角膜挽救了两位失明者,我总想,儿子依然用另一种方式在看世间的一切美好。而他的遗体,为医学研究做了贡献,这一生,也是值得的。“

从生到死,再由死到生,生命能够以某种方式,凝成永恒,这是大爱。

87名遗体捐献者留下大爱和大义

纪念碑上镌刻着87名遗体捐献者的名字

志愿成为遗体捐献者后,牛玮栋又拥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大体老师。

在医学生的眼中,“大体老师”就是一位散发着福尔马林味道的“无言良师”,是学生们在解剖课上学习人体结构、了解病症最重要也是最特殊的“教具”。

奔流新闻记者了解到,遗体捐赠者将遗体捐献给医学院后,医学院在捐赠者过世8小时内,将遗体急速冷冻到零下30℃保存。当需要教学使用时,再复温到4℃,让学生能在最接近真实的人体上进行模拟手术训练。

一般是3年左右,当超过使用临界点时,会将“大体老师”送去殡仪馆焚化,然后将骨灰安葬。也有一些“大体老师”的某些身体组织存在科教意义,会被分割留下来继续研究,或者被制作成标本。

生命虽已经结束,但留下无尽的爱。年11月到年12月,三年时间,牛玮栋的遗体完成了教学和科研的使命,将被火化后入土为安。

侯慧民特意挑选了一个吉利的日子:年12月24日,农历十一月二十一日。

“孩子生前喜欢清静,简单送别就好。”除了母亲,没有其他亲人到场。侯慧民捧着儿子的骨灰盒,作了最后的告别。

缅怀“大体老师”

年,除牛玮栋外,还有李文胜、崔志英、窦春庭、张颂太四位“大体老师”的骨灰在甘肃省红十字会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园(甘肃福寿园园内)安葬。

“最初的诞生和最后的死亡一样,都是人生的必然;最初的晨曦和最后的晚霞一样,都会光照人间。”在甘肃省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碑上,镌刻着87名遗体捐献者的名字,60位器官捐献者的名字,一个个金色名字的背后,是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故事,他们每个人,留下的是大爱与大义。

甘肃遗体器官登记总人数7.6万人以上

纪念碑

50岁的金涛一直以父亲为“榜样的力量”。

“在工作单位,说起父亲金天佑的名字几乎无人不知,因为他热心,爱钻研,还有一些小发明;在生活的小区周围,提及父亲的名字,也是人人夸赞,不仅是热心助人,父亲志愿成为遗体捐献者,更是让周围的人刮目相看。”在金涛的叙述中,父亲的形象一直是高大的。

金涛记得,年的一天,父亲突然告诉家人,自己有捐献遗体器官的心愿。

“这在当时人们的观念中,还一时无法接受。但父亲说,人都是要走的。遗体捐献可以让有需要的人延续生命,还可以让医学工作者进行人体解剖研究,是一件好事情。”到甘肃省红十字会详细了解捐献流程后,母亲也开始积极支持父亲,“到后来,我和妻子也觉得捐献遗体器官是死后为社会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全家人都做了人体器官志愿捐献登记。”

年8月17日,金天佑老人因癌症去世。当天,他的遗体捐给了兰州大学医学院用于医学研究,身份转换成一位“大体老师”,实现了他生前所秉承的“人道·博爱·奉献”精神。

在父亲去世一周年之际,金涛组织亲戚朋友到甘肃省红十字会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园祭奠,金天佑的名字刻在纪念碑上,被世人缅怀铭记。

“那一刻,还是很自豪。我的父亲是平凡的又如此不平凡,他的生命已经结束,却做了一件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大家都会记住他的名字。”受此触动,当天有几位亲朋也进行了人体器官志愿捐献登记。

“生命如此脆弱又这么宝贵,我们应该做点事为患者争取生的希望。”这是每位捐献者的心愿。

“大爱义举,让爱延续,遗体器官捐献道路是一条让爱永恒的伟大之路。”甘肃省红十字会健康办侯纯蕊处长说,每一位平凡而高尚的遗体器官捐献者用自己的最后一丝力量点亮了他人的生命,温润着美好的世界,他们是红十字精神的诠释者、倡导者和践行者。

侯纯蕊介绍,随着人们观念和意识的转变,甘肃遗体器官捐献报名登记人数逐年增长,登记年龄以70后为主体,地域分布则以兰州为主,年登记人数仅有81人,年人,年登记人数增至人,年人,到年已增加至人,登记总人数达人。

奔流新闻记者了解到,中国器官捐献短缺状况十分严重,很多器官衰竭患者在等待移植的过程中无奈地逝去了。据统计,每年约有30万患者需要器官移植,而供需比例非常低。选择器官捐献,其实就是选择了换种方式“活”着。

爱留人间,生命永续。看起来是生命的终结,却孕育着新生命的开始。

文丨奔流新闻记者欧阳海杰

图丨甘肃省红十字会和受访者提供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1
查看完整版本: 奔流人间大体老师最初的晨曦和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