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积水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日产,快卖不动了
TUhjnbcbe - 2024/5/18 16:33:00

文|赵焱

编辑|张宇喆

出品|有驾报道

年1月份,常年稳居国内汽车销量榜前列的日系车企,集体“哑火”。丰田在华销量同比下滑23.5%、本田和日产在华更是分别大跌,跌幅56.2%和64.4%。

在自主品牌爆发的背景之下,三大日系品牌正在中国市场逐步走下神坛,日产则是其中下坡路走得最快的一位。

2月6日,日产中国官方发布年1月销量数据。数据显示,该公司当月销售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约4.8万辆。同比下滑64.4%。其中,日产乘用车(包括日产、启辰和英菲尼迪)总计销量接近4.6万辆,同比下滑59.02%;轻型商用车板块(郑州日产)销量辆。

由于今年春节在1月份,因此日产汽车在中国区销量大跌的情况也在意料之中。然而,下滑幅度超过6成,对于一家汽车制造商来说仍然显得过于夸张。

日产中国公布的销量数据显示,该公司销量下滑并不是从年才开始,年,日产汽车中国区含乘用车(包括日产、启辰和英菲尼迪品牌)和轻型商用车(包括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1-9月销量和郑州日产)两大事业板块在内的累计销量为.5万辆。

除了销量过百万,东风日产,在年还迎来了新的历史性时刻。12月11日,东风日产完成了成立以来的第万辆的新车销售。从年的第一辆整车下线至今,能达到这个销量的车企屈指可数。这一成绩足以证明它在国内市场的强大。

肯定有不少人会说“日产的年销量可是百万级的,凭什么说它衰落?”。确实,如果只看年销量,日产绝对称得上行业老大,但判别一个企业的发展走势不是看某一个点,而是要通过长期的数据分析。

别看年销量持续在百万以上,并且已经卖出了万辆。但从年开始,日产汽车在中国区的销量已经持续4年出现下滑。这对于日产来说绝对不是一个好消息。

曾经,日产还是技术的狂热信徒。从RB系列发动机的威风凛凛到VQ系列发动机的无与伦比,日产借发动技术的强大成就了众多经典车型。从顶级越野车途乐,到高端轿车公爵,再到战神GTR,日产用了20年时间将“技术日产”的标签深深刻在消费者心中。

年,日产汽车公司在华设立北京办事处,正式开启中国大陆市场的业务。年,日产首家在华整车合资公司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成立。年,郑州日产成功导入日产d22系列皮卡,并且在国内大批量生产,并在当年获得了不错的市场反响。

除郑州日产外,像东风汽车、京安云豹、广州武田也获得了日产汽车的技术支持。时隔一年,这三家公司合资成立了风神汽车有限公司,也就是东风日产的前身,开始生产风神蓝鸟。

年底,成立不久的风神汽车有限公司就迎来了2万辆汽车的下线。年,该公司推出的第三代产品——NISSAN新蓝鸟,连续登上中国2升以上排量中高档轿车月销量冠军的宝座。

出色的业绩,为后来日产与东风的合作奠定了基础。年,东风与日产合资的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同年6月份,该公司旗下第一款新车——阳光轿车在广州下线。

年下半年后,中国汽车市场进入负增长阶段。面对如此困境,东风日产仍能稳住销量,并创造了在华销量的巅峰。全年销量.4万辆,同比增长2.9%,一举超越丰田中国,夺得日系品牌年度销量冠军。

那段时间,日产在华拥有一群忠实的粉丝。不少“技术控”都很迷恋日产。只是曾经有多辉煌,后面就会显得有多落寞。

从年开始,日产的年度销量就开始不断下滑,日子也就没那么好过了。当年,日产在中国区累计销量微跌至.7万辆,年则为.67万辆,年为.15万辆。

年,日产在华累计销量更是仅为.5万辆。虽然同样达到百万辆级别,但同比下滑幅度高达22.1%,其中乘用车业务东风日产(包括日产/启辰/英菲尼迪品牌)累计销量为89.79万辆,同比下滑20.9%。

纵观近几年的在华销量,同样是三巨头之一的本田,年年小幅度波动,跌涨差距不大;丰田则是在最近几年内保持稳中有升的态势。只有日产从年就已经开始走下坡路。

几个月的销量递减,不能排除外界因素的影响,但连续几年的衰退,绝对是一个品牌的拐点。渐渐地,曾经“技术的日产、营销的丰田、进取的本田”的说法已鲜有人再提及。这也映照出日产的忧虑与无奈。

主销车型都卖不动,还拿什么谈销量?东风日产的没落,首先离不开三缸奇骏的横空出世,不仅葬送了奇骏的好口碑,也让东风日产的品牌每况愈下。

目前在售的全新一代奇骏是年7月份上市的,售价区间17.99-26.29万元。只看价格,也算合理,在以往消费者心中绝对是可以接受的。但这款新车将上一代车型的四缸发动机改为三缸,却仍给出了四缸机的价格。这是很多消费者内心无法迈过去的一道坎。

于是全新一代奇骏上市之后,日产也迎来了它的黑暗时刻。年,奇骏车型在华总销量仅7.1万辆,同比大跌近六成。这7万辆里还有将近80%是老款奇骏贡献的。到了年,奇骏的销量更是下滑至2.8万辆,仅为年总销量的16%。更严重的是,这2.8万辆的销量,并不都是新奇骏贡献的,还包括上一代车型更名后的奇骏·荣耀。

其实,奇骏的失败在很多人意料之中。毕竟三缸机口号打出之后,它的命运就已经被改写。即便日产花再多的钱去研发技术,国内消费者对于三缸机的态度却很难短期内改变。现在的奇骏有种王者走向没落的悲壮之感。“技术日产”仿佛坑惨了奇骏。

没了“老大哥”的通力协作,轩逸成为了日产唯一的热销车型。数据显示,年,轿车排行榜中,轩逸以42万辆的成绩问鼎冠军。虽然在比亚迪、大众等品牌夹击下保住了第一的位置,但却同比下滑18%。

更重要的是,像轩逸这种合资品牌车型,配置低的可怜。在同价位自主品牌车型上,无论是舒适性配置还是安全性配置,都要甩轩逸“几条街”。目前,轩逸在销量上也已经出现疲态。这很可能只是个开始,随着自主品牌的崛起,轩逸这种没有太多特色的合资车型,市场份额将会被逐渐瓜分。

作为“日系三剑客”中的天籁,年的销售业绩也不理想。从榜单中来看,丰田凯美瑞以24万辆的销量成为年度中型车销冠,领先本田雅阁和日产天籁。本田雅阁销量为22万辆,排名第二,与凯美瑞仅相差2万辆左右,两者竞争十分激烈。日产天籁的同期销量仅14万辆,跌出榜单前五,甚至被帕萨特、迈腾和宝马3系赶超。

很显然,此时的天籁已经不能归属到细分市场的第一梯队了。持续疲软的走势,让它与雅阁和凯美瑞逐渐拉开距离,即便是中期改款车型上市之后也未能扭转局面。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凯美瑞和雅阁两款车型都是在年就已经完成了中期改款,而改款天籁则等到了去年9月份才上市,产品更新迭代的速度就已经掉队了。

日产销量严重下滑的另一个原因绝对不容忽视,就是在中国市场电动化进程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年,马斯克还在为特斯拉上市忙的焦头烂额的时候,日产便推出了首款电动小车聆风LEAF。它的上市,在北美刮起了一股旋风,一举盖过了贴着环保标签,走混动路线的普锐斯,成为全球首款总销量超过40万辆的纯电动汽车市场头名。

早在年,聆风就以全进口方式进入中国市场。可惜北美市场的成功并没有被复制到中国市场。彼时,日产聆风的产品力并不差,只是来的太早。毕竟,当年中国纯电动车产量也仅为台,聆风的败局是板上钉钉的事。

直到年,日产借助东风启辰推进国产化车型启辰晨风。然而,由于售价过高,以及品牌力弱的原因,最终以失败告终。无论是日产聆风,还是启辰晨风,都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年9月份,被日产寄予厚望的纯电SUV车型ARIYA艾睿雅正式上市,官方指导价28.54万~34.28万元。上市之初,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副总裁、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总经理山口武表示,对ARIYA艾睿雅充满信心,称日产再次迎来创新洗礼时刻,ARIYA艾睿雅将会是最适合中国消费者的产品。

结果中国消费者并不买单。年10-12月,ARIYA艾睿雅销量分别只有辆、辆、辆。ARIYA艾睿雅起步的艰难,在于定价太高。同级别的大众ID.4CROZZ和ID.4X起售价才19.39万元。显然,日产脱离实际定价导致ARIYA艾睿雅卖不动。

不过,ARIYA艾睿雅上市时间还短,具有一定的缓冲阶段,后续表现还需要持续观察。同时,官方针对该车型也提出了多条补贴政策,通过变相降价,获取销量。

除了纯电动车型以外,日产还推出了搭载e-POWER的轩逸电驱版车型。该车年的销量也不温不火,月均也就-辆。e-POWER本是日产与丰田THS、本田i-MMD相抗衡的油电混动技术。但两田的混动车型早在6、7年前就已进入中国市场销售,而日产e-POWER的首款车型却直到年11月才在华上市。当竞品在华逐渐打开知名度的时候,日产却还在“磨洋工”,最终丧失了先发优势。

亡羊补牢,未为晚也。销量的暴跌,至少能让日产更清楚自己在国内的现状。

“日产愿景”中明确提到电动转型计划:在未来5年内将投资2万亿日元,加快推进电驱化布局和技术创新。还将中国作为最重要的市场,到财年电驱化车型销量将占车型总销量的40%以上。

有驾希望,日产的这些愿景并不止于PPT。扭转在华销量持续下滑的颓势,对于这家曾经的日本巨头来说已刻不容缓。

1
查看完整版本: 日产,快卖不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