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白癜风哪间医院效果最好 http://m.39.net/pf/a_4688828.html「本文来源:文汇报」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
快要迟到了,着急忙慌要出门,却突然尿意来袭;
要考试了、要上台讲话了,心里一阵紧张,明明刚上过厕所,又想去了……
但凡能让你紧张的事儿,你的大脑都可能会突然涌出上厕所的念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一紧张就想上厕所
其实是大脑在“操控”
平时可能一个上午就只去一趟厕所,但一有事儿或是一紧张,明明刚上过厕所,又不自觉地想上厕所了,究竟是怎么回事?
其实,排尿是受中枢神经系统控制的复杂反射活动。尿在肾脏生成后,经输尿管而暂贮于膀胱中,当膀胱内的贮尿量达到一定程度,一般是毫升左右,膀胱就会通过脊柱向大脑发出信号,产生尿意。
但为什么紧张时,会多尿?主要由3个原因所致:
①紧张时,交感神经-肾上腺轴的内分泌活动增强,进而影响了部分人支配排尿的神经中枢。也就是大脑接受排尿信号所需的时间更短,尿意就来得更快了。
②紧张时,会使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处于兴奋之下,消化和排泄器官同时快速运动,上厕所的欲望也就提高了。
③还有些人则是因为膀胱黏膜过度敏感。这类人群,往往在膀胱内尿液刚达到-ml时,就会出现尿意,上厕所的频率也就更高了。
这类尿频明显有精神作用的“迹象”,对健康影响不大,而若想改善,则可以试试下面这招。
一招“制服”你的尿意
生理和精神因素引起的尿频,通过盆底肌训练可以缓解。
盆底肌是指封闭骨盆底的肌肉群。这一肌肉群犹如一张“吊网”,托着尿道、膀胱、阴道、子宫、直肠等脏器,从而维持正常位置以便行使其功能。日常可以通过提肛运动锻炼这块肌肉。
吸气时收缩肛门,如忍大便状;呼气时缓慢放松肛门,如尿小便状,一提一松即为一次提肛运动。建议每日坚持做2~3遍,每次持续5~10分钟,长久坚持。
厕所冲动,也可能是疾病预警
如果排除了精神作用,还是控制不住地想上厕所,也有可能是疾病所致:
1
肠易激综合征
这是一种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患者常常会在早上出现腹痛、腹胀的情况;而且有的人会在进食或者紧张时,也会不停地想拉肚子,有的人则到了厕所却“临时”便秘。便秘和腹泻经常交替存在。
肠易激综合征确切病因与发病机制目前均尚不清楚,一般被认为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例如饮食习惯引起的消化问题、急性胃肠炎感染、小肠细菌生长异常等。
而心理因素目前被认为是一种比较明显的“触发机制”——紧张情绪通过大脑皮层,会影响植物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进而引起肠道粘膜血管收缩,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出现肠易激综合征。
因此,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心理健康是缓解肠易激综合征的关键。
2
膀胱炎
长期慢性炎症的刺激会导致膀胱壁敏感,并引起膀胱括约肌能力下降,使得膀胱有效容量减少,进而出现尿频的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疾病引起的小便次数过多,大多数情况下每次排尿的量很少,且往往伴随着尿痛、尿急的现象。建议及时就医诊治。
女性膀胱炎发生率较高,平时要做好个人清洁工作,同时养成“多喝水,主动排尿”的习惯。
3
男性前列腺炎
前列腺受到感染时会导致前列腺充血、水肿,造成膀胱出口的部位有明显的刺激,从而可导致尿频、尿急、尿不尽、尿痛的现象,甚至还可能伴随骨盆区域疼痛不适、性功能障碍等。
小贴士:随着年龄的增长,男性前列腺病变更为常见,日常生活中更要注意增强抵抗力。平时可适当多吃富含锌元素、硒元素的海产品、动物内脏等,辅助预防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等。
4
女性子宫肌瘤
当子宫肌瘤体积较大,直径超过5cm,或者是个数较多时,会压迫到膀胱,导致膀胱容量缩小,而引起尿频的出现。
另外,肌瘤也可能压迫到输尿管,引起排尿困难、腰痛等,甚至会出现肾积水;还可能压迫到直肠,导致便秘;还可能压迫盆腔组织及神经,引起下腹坠痛或腰酸背痛等症状。
注意:患有子宫肌瘤的人群,应每隔3~6个月进行一次子宫超声检查,然后根据具体情况,遵循医生的建议看是否需要切除。
5
肾的问题
肾脏是水分的主要代谢器官,而若出现肾炎、肾结石等疾病,肾功能受到影响,代谢能力就会下降,从而导致水分代谢很慢,出现尿不尽、夜尿增多等情况。
保护肾健康,日常适当多喝水、多排尿。
6
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出现神经病变时,会使膀胱的收缩功能出现一些问题,从而导致膀胱中的尿液有一些滞留,不能完全地排出尿液,甚至排尿无力,所以有些病人会有尿完还想尿的感觉,总想去厕所。
此外,糖尿病患者因血糖较高,会出现尿糖升高,给病菌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进一步增加泌尿系统的感染几率,加重患者尿不完的感觉,甚至出现尿痛、尿急。
所以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控制好血糖,以免引起更多的并发症。
小贴士:一般来说,正常人正常饮食的情况下,每天白天的排尿次数约4-6次,夜间的排尿次数约0-2次,每次约ml。每天的排尿量约1.5-2.5L,平均是2.0L。超过这个频率,就需要稍微注意了。
编辑:吴金娇
责任编辑:姜澎
图文综合:我是大医生官微、科普中国